屈原可不是什么玻璃心小公举,人家是楚国顶级贵族,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左徒(相当于外交部长+内政部长二合一)。他满脑子想的都是“楚国的复兴大业”——变法改革、联齐抗秦,结果呢?楚怀王这个“昏君天花板”听信小人谗言,把他流放了两次!最后连国都郢都被秦国攻破,屈原的“美政”理想碎得比端午节摔碎的咸鸭蛋还彻底。这位老兄一跺脚:“这破世界配不上我的才华!”抱着石头就跳了汨罗江,堪称战国版“躺平文学”巅峰。
贵族之魂不能苟
久久经验网 wWweXp99Com
作为和楚王同姓的芈姓贵族,屈原的字典里压根没有“投降”俩字。别人可以跑路去别国当“楚奸”,但他觉得:“我祖上和楚王是一个祖宗,我要是投降,岂不是连祖坟都要冒黑烟?”所以当秦国铁骑踏平郢都时,屈原的选择是——宁可喂鱼也不当亡国奴,毕竟“楚国的鱼都比秦国的官香”。
洁癖患者的终极反抗
屈原是个重度精神洁癖患者,他在《离骚》里疯狂炫耀:“我浑身香草味,你们这群俗人臭烘烘!”被流放后,江边渔夫劝他:“世道脏了就跟着搓泥呗!”屈原翻了个白眼:“刚洗的头发能戴脏帽子?我跳江洗个澡先!”——于是他用生命践行了“不干净毋宁死”的宣言,连投江都要抱块干净的石头。
文艺青年的悲情剧本
这位战国顶流诗人,把人生过成了BE美学(悲剧美学)大作。被流放期间,他写的《离骚》堪比朋友圈小作文:“领导是傻子,同事是绿茶,只有我最清醒!”结果越写越抑郁,最后干脆把《怀沙》当遗书,给汨罗江来了个“投币写作”——只不过投的是石头,换来的却是千年纪念。
楚文化最后的倔强
屈原之死还藏着文化密码:楚国巫风盛行,而他作为祭司型官员,眼看秦国法家文化要吞没楚国的浪漫神话,干脆用死亡祭奠楚文化。就像现代人哀嚎“奶茶不甜了”一样,他哀嚎“楚国不楚了”,只不过他选择用肉身当最后的“文化保护单位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ngdie.com/6559.html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